在進入今天的話題之前,首先介紹什么是腸道微生物及其作用。在動物和人類的腸道環境中,數以億計的肉眼看不見的細菌棲息于其中,其數量甚至超過了動物自身細胞的數量。它們在腸道微生態中形成穩定的社區,并與宿主保持互利的共生關系。宿主為腸道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提供環境和能量,微生物密切調節宿主的一系列生理和代謝活動(例如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免疫功能和神經行為)。螺桿泵
但是,腸道微生物對外部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攝入食物,藥物等將改變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多樣性和豐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對環境污染物非常敏感。環境污染物會嚴重干擾腸道菌群的平衡,一旦發生這種疾病,就很難恢復,甚至可能繼續影響宿主后代腸道菌群的組成。從長遠來看,腸道微生物的紊亂將逐漸改變宿主的健康狀況,并引起多種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免疫功能障礙和神經行為異常。
為了改善動物和人類的健康,調節腸道菌群的方法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其中,服用益生菌變得越來越普遍。益生菌是一組有益于宿主健康的活性微生物的總稱。它們可以在腸道中定居,調節腸道菌群的組成和代謝,改善宿主的微生態平衡,并發揮一定的健康作用。研究發現,服用益生菌后的腸道菌群可以抵抗外界環境壓力的變化。對于魚類,用益生菌喂養還可以重塑腸道菌群,從而調節脂質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并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含量。離心泵
根據上述研究,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環境污染物可以顯著干擾腸道菌群,從而破壞宿主的一系列生理和代謝活動;相反,服用益生菌可以重塑腸道菌群,明顯改善宿主的相應生理功能。因此,在水環境中接觸污染物的情況下,是否可以使用益生菌來維持或重塑腸道微生物群落組成和正常的代謝活動,從而調節甚至拮抗污染物對宿主健康的危害?如果您發現可以有效調節污染物毒性的益生菌,請闡明益生菌與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機理。這將進一步促進益生菌制劑的應用,維持魚類種群健康和漁業資源,并促進水產養殖魚類的生長。將具有積較的生態和經濟意義。計量泵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選擇斑馬魚作為實驗動物,并在水環境中暴露于一種新的有機污染物全氟丁烷磺酸鹽。在處理污染物的過程中,還添加了含或不含益生菌的飼料。然后觀察益生菌添加劑調節污染物毒性作用的能力,涉及腸道微生物群落組成和脂質代謝過程。
研究發現,在污染物和益生菌共同處理組中,雌性斑馬魚的脂肪酸合成和β氧化過程得到了顯著增強。益生菌還抑制了污染物暴露引起的血液膽固醇積累,證明了益生菌對斑馬魚宿主是健康的。有益的影響。在公魚中,益生菌添加劑可拮抗污染物對膽汁酸代謝的干擾,但污染物和益生菌的共同暴露會顯著增加肝臟的雄性體指數和甘油三酸酯含量,并增加脂肪肝的存在。管道泵
就腸道菌群和脂質代謝而言,性別差異決定了益生菌和污染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方式。考慮到益生菌在水產養殖,漁業資源和人類健康中的廣泛應用,相關結果為評估益生菌的應用價值提供了基礎數據參考。尤其是在環境污染嚴重的地區,益生菌的應用需要全面考慮污染物的潛在影響。